怀念母亲名师课堂实录

通过怀念母亲的教学,让学生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名师课堂实录
  怀念母亲名师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

生:怀念母亲

师: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生:怀念母亲

师: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

生:一个是生我的母亲,还有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师板书: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师(出示第一段):一起读

  二、初读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读准音,读通文。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朦胧、薄暗、引用、思潮起伏、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师:谁来读第一行,对“bó ”薄暗,是昏暗的意思,常用在书面语。“频”是什么意思?屡次,连续几次。连续点头叫作?

生:频频点头

师:那“频来入梦”就是?

生:经常在梦中出现。

生:常常到梦中来。

师:我们理解了“频”字,就懂得了“频来入梦”,有些词语我们抓住重点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词的意思。

师:谁来读第二行?

师: “可见一斑” 能用“斑”组词吗?

生:斑点

生:花斑

生:斑纹

师:(出示斑:花纹或斑点。)这就是“斑”的意思。“可见一斑”来自典故。我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花纹就能推测出整个豹子的样子,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也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既是近义词,也常连用。

师:我们一起来齐读词语。

师:初读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离开母亲,季羡林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生: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国母亲和身生母亲。

师: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概括,也可以用补充题目概括内容。

  三、思母之悔

师:默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

师:分享收获

生: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出示句子):齐读,读到些什么?哪里读到的?

生:离开了母亲,作者十分难过,“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师:“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用一个词就是?

生:寝食不安

生:寝食难安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寝食不安”呢?

生:因为季羡林的母亲弃养。

师:什么是弃养?(出示理解)

师:在这14年里我也只回去了两次,是这“生离死别”让我“食不下咽、睡不安寝”,谁来读?

师:寝食不安,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仿佛看到了?

生:想到了小时候,母亲不辞辛苦抚养我长大。

生:想到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母亲无私的付出。

生:想到临别时,母亲湿润的眼眶。

师:我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奉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但是没等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我失去母爱,也失去奉养她的机会,我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一起齐读。

师:刚才我们读着词语和想像中读到了伤感和怀念,我们还从哪里读到了这样的思?

生:从“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读到作者当时已经非常痛苦,没有了母亲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师:感情至深,请你读

生:从“数十年如一日。”我发现每一天都非常痛苦。

师:感情之长,请你读

生:读到“终天之恨”,我发现作者把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看做此身无法弥补的遗憾,他恨自己没有早日发现。

师:请你读

生:从“频来入梦”中,我读到了母亲虽然离开我,却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母亲一直在我的心头。

师:一起读句子。

师: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

生: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师(出示文中句子):谁来读读

师:我看到房东太太什么样的神情真想哭?

生:看到她期盼的神情时,我想哭,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时,我也想哭。

师:是啊,从她的`神情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生:关心孩子的母亲

生:慈爱的母亲

生:期盼孩子回家的母亲

生:一心为子女的母亲

师(出示):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啊!”一样的 ,一样的 ,一样的 。

生: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思念自己的孩子。

生:一样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把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

师:他的母亲就是这样,所以他真想哭。一起读句子。

师(出示: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告诉我:“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听到这里他真想哭,再次齐读句子。

师(出示):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师:从季羡林的内心独白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想回报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不在了。

生: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在母亲的身边。

师:爱之深,思之深,悔之深。文中“报终天之恨,灵魂不全的人”这些就是在写这个念吗?

师: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起读。

师:对母亲的怀念,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数十年如一日。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

  四、 念国之情

师: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细细地读一读季老的其它几段日记。画画圈圈,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生:(日记片段)

生:(日记片段

……

师: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生离”。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出示):自由读

师:谁来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了怀念的味道,是怎样的呢?

生:酸酸的,甜甜的

生:浓浓的

师:为什么酸酸的?为什么浓浓的?甜甜的?

生:甜的是一种盼望、酸的是一种思念。

生:一种美好的回忆是甜甜的,惦记的滋味是酸的。

师:想母亲,又想祖国的一切,万般滋味涌上心头。一起读。

师: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这思念多么酸涩,那游子的爱国之心就有多浓烈!一起读。

生:还从“糊”字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滋味让季羡林无法忍受。

师:一个“糊”字,就让我们记住了作者心中所想。虽然模模糊糊,心里却清清楚楚的是对祖国的怀念。

师:想家乡的亲人,想祖国,想家,想得百感交集。再读读日记,还想得怎样?

生:想得难以忍受。

生:想得无法入睡。

师:动情地读一读日记中的片段吧。这就是作者的情,板书:情。作者对祖国相同的思念,深深的怀念啊!

师:再读读几则日记,静静思考。看到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情?还有呢?

生:一个人的夜里的孤独。

生:黄昏散步时……

生:一阵风吹过也让作者想到祖国。

师:思念是一种果实,甜中带酸,盛产在夜里。是不开灯的黄昏,是那一阵路过窗外的风,还有那似曾相识的房东太太。(板书:触景生情。)

师:我们来读读这样的景,这样的情。(男生女生,一生全部,齐读,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