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的“砚味”与传统文化大纲

人们欣赏端砚,常会作出有无“砚味”的评价。所谓“砚味”,并非指欣赏者用嗅觉闻到的砚的味道,而是通过视觉与感觉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也就是由一方端砚的形制?题材?工艺等各种因素共同组合而成,并与欣赏者的传统审美习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整体上的审美感受。说白了,就是当你看见一方用端石做成的'工艺品时,你感觉它像不像一方砚。按常理,衡量它像不像一方砚,只要将它与砚的特征,如有无可供研磨的砚堂等作对照即可。然而实际上的确有这么一种砚,它实实在在地具备了砚的外形特征,但你看过它后却硬是感觉不到它的“砚味”。在一次金奖端砚评选会上,一方事前被不少人看好?设计制作精美?颇具气势的山水砚,在初评时就被淘汰出局,评委们的理由很简单:“砚味”不浓,不像砚。有评委进一步说:有砚堂不一定就等于有“砚味”,这件作品,如作为一般工艺品参加综合性的工艺品评选,拿金奖也不奇怪,但放在端砚专项来评选,就很难入围。这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一方端砚有无“砚味”,衡量的标准除了“具象上”看其有无砚的一般特征外,更有一种超越于具象之上“意象特征”,那就是传统文化!

端砚的“砚味”与传统文化大纲